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多晶硅产业一定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残酷的竞争,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对手是国际上的8大巨头。
为此,去年9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若干意见,对多晶硅还原电耗、毒害气体回收利用率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不少企业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非闭环的所谓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能耗和环保均达不到要求。我认为这只是因素之一。
绿色发展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个产业的发展;在众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政府也不可能不计效益地扶持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四 能耗污染的风险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之一,是把发展转变到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来,实施科学、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三 技术换代的风险我国光伏企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基本来自欧美国家。一 市场在外的风险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现已跃居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之位,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赢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国的美誉,此乃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要着眼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科学的发展路径,整合产业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严格行业准入标准,正确把握技术、试验、示范、应用进程,保证健康、有序、持续发展;要把财政支持聚焦到技术创新上,加强太阳能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研究机构和有研究实力的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提高产品投入产出的效费比,尽早改变自己创造1美元产值,却替美国创造9美元产值的现状,为我国争取长远的利益;要建立光伏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标准监测,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市场,以高效的服务树立品牌形象;要从严格行业准入和执法监督两个方面入手,落实节能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污染,做到清洁能源清洁发展,新兴能源确实低碳。
专家预测,未来5年还将以2到3倍的速度发展。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称:多晶硅不仅从未过剩,而且一直供不应求。但是光热与光伏一样,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关键性问题成本收益问题。
但在储热技术等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独立建造大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已经成为可能。当下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80%的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90%的成品返销海外当前条件下,光热发电尽管属于后起之秀,但在某些方面有着光伏不具备的优势。与走在前列的光伏发电相比,后者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均制定了明确的产业规划,并给予包括项目补贴、上网电价等各种政策扶持,相比之下,对光热发电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还未形成。
但在储热技术等关键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独立建造大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已经成为可能。当然,光热发电要实现产业化的高速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相比而言,光热发电站的建造和维护对环境破坏要小得多。专家表示,缺乏政策的有力扶持,太阳能发电短期内仍将难以实现对价格瓶颈的突破。太阳能利用最近比较热太阳能产业联盟所谓聚光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我国太阳光资源充足,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光热技术一直都遮蔽在光伏的强大身影之下。而光热发电规模效应明显,电站规模越大,单位电量的成本越低。而且,这种形式的太阳能利用还有一个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太阳能所烧热的水可以储存在巨大的容器中,光照不足时可以通过储热发电以实现供电的持续稳定,特别适合在强光照的荒漠地区进行大规模并网发电。中国太阳能也应两条腿走路美国在光热发电领域的投入与推广,也为中国带来了启示。
借助于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家庭的光伏发电可以随意合并入网,发展前景巨大。太阳能产业联盟据专家介绍,目前,美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在光热发电技术产业化方面推进的速度非常快。
太阳能光热发电在全球已运行装机容量近70万kW,在建的近100万kW。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挑战兄弟的本钱在哪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特点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应用条件。
年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或170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它布局较为灵活,可以建设大规模的光伏电站,也可以将光伏电池安装在屋顶上,甚至是移动设备等等。其中,西班牙规划在2012年以前建成180万kW,美国也提出了在最近几年规划建设480万kW的项目,其中320万kW已签订建设合同。光热发电的发展,可谓潜力无穷。我国光热发电总体上还处在技术研发阶段,尚没有一座真正投入商业应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厂。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因此光热发电只适合大规模电站,对土地面积、资金规模等要求较高。尽管能够赚取一定的产业利润,但短时间内依然将面临环保污染的质疑压力。
太阳能产业联盟其次,光伏晶硅电池的生产短期内摆脱不了高污染与高能耗。中国太阳能要想实现两条腿走路,任重道远。
当前,全世界太阳能发电市场有超过90%的份额为多晶硅光伏发电技术占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其纳入未来绿色能源的发展规划。如果光热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取得成功,势必能为聚光光热发电技术的推广普及带来重大突破。
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差距并非很大。当然,从布局等方面看,光伏发电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然而,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的美国,近期却一直在不断布局一幅以光热技术为主色调的新蓝图。当下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80%的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而90%的成品返销海外。
在技术实用性方面,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技术实用性强,但是技术难度也较高。尽管在储热、冷却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克服,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可以通过参与技术合作、实施鼓励高新技术研发政策等方式。
但是光热与光伏一样,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关键性问题成本收益问题。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手中。
继建造起采用聚光光热技术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厂之后,美国加州政府新近规划、批准的一系列太阳能项目,无一例外均采用了聚光光热发电技术。而光热技术门槛要低,在科技部863项目等科研攻关和产业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
作为同时横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的太阳能光热,在其发展的20多年后,突然成为各级政府和产业政策中的香馍馍。近几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世界第一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元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9大行业的发展。如果按照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寿命15年计算,太阳能光热折合发电成本仅为0.15元/度,比光伏发电低几十倍,比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低一倍左右。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有望跻身千亿元产业俱乐部的发展元年。此前,四季沐歌已经明确提出了从热水器、热水到热能的产业探索路径,并明确表示要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方案服务商跨越。
光能变成热能,热水器只是最低端的应用最少的产品,只是冰山的一角,太阳能光热采暖和制冷则有超过3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全面加码,太阳能光热作为中国在全球具有较大话语权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今后5年将迈入规模扩张的快车道。
太阳能光热产业是在新能源行业里,我国为数不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的规模达到100亿元,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近1亿平方米,可以累积替代常规能源标准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